1.答案:A
解析:本文从两个角度论述了古人格外重视“四字格”成语的原因,首先是形式方面,其次是内容方面。本题的题目要求为“主要原因”,恰好与原文第一段中“首先”对应,因此答案必然为第一段。A项表述宏观概括,从几个层次体现出其主要原因,即“审美要求”、“语言内部结构”、“音律”、“心理特点”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因此正确。B项只提到了其中的一个方面。C项是对B项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因此也不是主要原因。D项为结论型表述,并非原因。
2.答案:B
解析:根据感情色彩和词义的准确性即可得出正确答案。原文中提到把较长的句子如何,必然是缩短,而且没有任何贬义的感情色彩,应该完全是中性化的表述,恰好与B项“精简压缩”最为吻合。此外的A项、C项和D项无论从感情色彩还是成语的具体含义角度讲都不如B项准确。
3.答案:B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考生的文学常识。“名正言顺”出自《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开天辟地”来源于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图穷匕见”源自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钩心斗角”源自杜牧名篇《阿房宫赋》:“……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画蛇添足”源自寓言故事;“精卫填海”源自神话故事;“黔驴技穷”源自寓言故事;“卧薪尝胆”源自春秋时期勾践灭吴的历史故事。所以选B。
4.答案:A
解析:根据原文的结构可以判断都是围绕“成语为何深受欢迎”这一问题进行论述的,B项C项D项均是A项的原因。
5.答案:D
解析:该文主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解释为何成语深受欢迎,因为它均体现了汉语的精妙所在,因此D项表述正确。A项错误,根据文章判断“四字格”成语内容和声调是并重的;B项错误,对成语的定义并不准确,没有区分出成语与其他四音节语音段落的差别,另外成语也并不完全是四音节的,文中用“流传最广的成语也是四言为多”一句来表达这一层意思;C项错误,文中没有体现出表义的概括性是“四字格”的最大特点。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