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答案:C
解析:A 项相关信息在第二段,注意文中说的“通常”,且只论述了“罗马人”,没提到“基督徒”。B 项相关信息在第四段,“这些屠杀行为首先是国家强力的展示”,但罗马人热衷于观看,则是因为他们“对血腥表演极为痴迷”。D项相关信息在第五段,由“他真正担心的是如此密集、强烈的暴力表演对观众道德的腐蚀作用”可知,这只是西塞罗个人的担心,不能代表罗马知识分子。
2.答案:C
解析:A 项“具有敬畏生命的情怀”无中生有。B 项“可以说对人类的屠杀符合他们的道德准则”错误,文中说的是“被处死的人主要是战俘、罪犯和奴隶,他们被称为耶有害之人爷”。D 项“可见他们普遍缺乏社会良心”错误。文中说“双方都互相指责对方以活人献祭,以此确立自己在道德和文化方面的优越地位”,可见他们还是有社会良心的。
3.答案:C
解析:第三个“但”所在句子“虽然仁慈一直是罗马人崇尚的……”是表示转折关系的句子,但在后一分句中已经有“却”表示转折,故前面的“但”字可以删除。而其他三项中的“但”字均放在句中表示转折,不可以删除。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4.答案:D
解析:此题应从文章内容的衔接性来分析。第淤处前文是“屠杀行为……与罗马人纵容和欣赏的态度有密切关系”,与题干内容不衔接,可排除;第于处前文的“上至……,下至……”已包含了知识分子,后面再说略显多余,且与后文无法衔接,排除;第盂处前文是说罗马人道德底线没有被触动,“他们才毫不掩饰……”,题干内容与此无关,故排除;第榆处后文内容是通过两个例子,即西塞罗轻描淡写地批评了竞技庆典,而并没有从根本上反对表演性的屠杀;以及一些哲学家对此类表演称赞的行为来说明知识分子没有在原则上否定这样的血腥表演。由此可知,题干中的这句话放在第榆处较为合适。故答案为D。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