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正是苏州“水八仙”之一鸡头米(芡实)大量上市的时节,苏州农商银行的工作人员来到吴江区同里镇湘溇村的鸡头米种植基地,在为种植户们引来金融“活水”,帮助他们解决资金难题的同时,携手媒体一同做好“水中人参”的宣传,帮助农户进一步打开销路。
主动担当,在网格化走访中挖掘需求
苏州农商银行作为“因农而生、因农而兴”的地方法人银行,一直将助力乡村振兴作为使命,深化“大数据+铁脚板+网格化”走访模式,为农户的生产经营提供支持。一是建设深入乡村的服务点。升级“江村驿站”农村服务点,紧密和当地村民的联系,让村民足不出村便可享受“金融+生活+政务”的综合化场景服务。截至目前,投入运营47家“江村驿站”,服务村民16.87万人,办理各项业务超6.1万笔。二是建立常态化走访机制。将“千企万户”大走访和“整村授信”相结合,持续推进“阳光信贷”走访调研,实地摸排农户需求,精准匹配金融服务。截至目前,该行在全区“阳光信贷”建档服务覆盖15.59万户、53.91万人,其中普惠小额信用贷款用信7294户、余额8.17亿元。三是搭建数字化协作平台。联合吴江区农业农村局、江苏有线共同打造“数字乡村客厅”,为网格化营销、精准获取客群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精准滴灌,在高效化服务中减费让利
鸡头米作为苏州当地特色的农产品,整个生育期在180天到200天,对生长的水层、肥料管理要求很高,从播种到采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成本。苏州农商银行针对农户季节性的资金需求,提供了精准的信贷服务。一是专项信贷支持。针对鸡头米成熟季(8—10月)集中出现的用工与农资采购资金需求,该行依托农村资产资源大数据云图,主动对接种植农户,依托“苏农E贷”产品,为资质优良农户提供快速授信,高效解决融资难题。二是延伸服务触角。采取送信贷上门的服务模式,为了在收获旺季帮助农户节约时间,免去前往银行网点的麻烦,该行客户经理深入田间地头,组建“助农小分队”,将服务窗口前移至村口塘边,开辟绿色通道,限时办结,实现农户“零次跑”就能贷款。三是切实让利农户。推出“苏农E贷”7折利率优惠专享活动,让农户通过手机银行等线上服务就能实现贷款的随借随还,精准匹配鸡头米种植“短、频、急”的资金周转特点。
管家服务,在综合化服务中价值共生
今年是鸡头米的“丰收年”,苏州农商银行以综合化服务帮助农户解决销售难题。一是宣传赋能打开销路。该行在鸡头米上市期间,联合当地媒体以“寻小镇滋味”为主题,前往相关种植地拍摄宣传视频,并在官方账号中上线播放,单条视频曝光量达到32.4万次,有效提升知名度,为农户引流拓展销路。二是内部渠道推广销售,将种植户的鸡头米上架至该行员工订餐系统,鼓励员工积极采购,今年累计销售超250公斤,有效帮助农户消化库存。三是畅通结算助农兴产。完善线上结算渠道,上门为种植户办理收款码,助力销售资金快速归集,推广各类财富保值增值产品,构建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闭环。
原标题:苏州农商银行: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水中人参”
文章来源:http://jsjjb.xhby.net/pc/layout/202509/25/node_B03.html#content_14885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