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农商银行:做好乡村振兴农字军
6月6日,由江南农村商业银行承办的第九届农商银行董事长联席会在溧阳成功召开,来自全国60余家农商银行和金融研究机构的200多名银行家、金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紧密围绕“新时代农商银行转型发展与合作共赢”这一主题,不忘初心、主动担当、共谋发展、共商合作。
科技引领高质量发展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截至2018年3月末,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存款余额2075.18亿元,贷款余额1418.21亿元,存贷款规模持续稳居江苏省农信系统第一。
“金融科技和‘云’的出现,让规模化数据价值挖掘由梦想照进现实,促使银行真正从‘数据大’向‘大数据’转变。”江南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陆向阳表示,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战略规划中,明确要以建设“科技引领型、资本约束型、服务领先型”和“综合化、信息化、集中化”的现代化商业银行方向不动摇,着力打造“灵活、高效、融人、融心”的核心竞争力。
比如在获客、“活客”方面,江南农村商业银行通过设置“同一银行卡30天内绑定账户的次数大于5次”过滤规则,发现多名客户某一时段重复绑卡,可判定客户存在操作困难,便将名单下发客户经理以提供服务进而实现精准营销。截至2018年3月末,通过实践成功使23余万条沉淀数据“焕然新生”,筛选出可供精准营销的目标客户超过11万户。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主任曾刚在会上表示,“农商行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就是金融科技,这一块是长期的趋势。”他认为,怎么样更好提升金融科技能力,更好服务客户,更好回归主业,这也是今后面临的一个很大的挑战。
金融活水助力乡村振兴
十九大报告明确把发展普惠金融的重点放到农村,加强对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活水,农村广阔天地也为金融机构带来巨大发展机遇。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商银行该如何迎接挑战,抓住机遇?
“过去1-2年当中,整个金融行业内部和外部的环境都发生了很剧烈的变化,对农村金融机构还是有新的发展机遇匹配的。”曾刚表示,从中长期角度来讲,怎么样更好配合乡村振兴战略,农村金融机构能够做什么事情,这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也是重要的方向,必须去探讨。尤其是把平台贷款放到新的框架下来,这些都是可以探讨的方向。
以江南农村商业银行为例,其发展始终伴随着服务“三农”的主旋律。作为全国首家地市级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江南农村商业银行把服务“三农”、服务中小微企业,助推地方经济发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截至 2017 年末,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 1348.21 亿元,涉农贷款余额235.36 亿元,占贷款总额的 17.46%,涉农贷款户数超过6300 户。
为了支持“三农”经济发展,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始终对涉农信贷进行优先投放,积极为区域内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现代农业建设提供金融支持。围绕“三农”及小微企业金融需求,创新开发贷款业务,银行推出“农担贷”“租金贷”,以及产业链贷款,满足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涉农客户需求。目前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已超过400家。
创新转型提升竞争力
在农商银行普遍步入战略转型的新时期,如何提升农商银行核心竞争力,从传统型人力资源管理向创新型人力资本管理有效转型?联席会当天下午,举行了人力资源与核心竞争力等三个分论坛,进行专题交流。
江南农村商业银行人力资源部总经理潘燕琴表示,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推进,持续变化的行业格局、商业模式和客户行为,加速兴起的金融科技和数字经济,不断涌现的新竞争者和日益趋严的监管框架与风险文化等,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农商银行的发展战略、经营定位和服务模式。对于目前的农商银行来说,人力资本供需矛盾问题较为突出,只有持续激发“转型+创新”双轨战略的磅礴力量,才能为农商银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论坛现场热烈的互动交流,31家参会农商银行人力资源负责人一致认为,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农商银行应与时俱进,利用线上线下双模式打造“云课堂”或者“学院云”,通过专题培训、全员轮训、学习地图、学习积分等各类形式,促进员工提升综合业务学习能力和碎片化主动学习意识。
同时,农商银行应根据自身的需求,探索建设一套对员工行为、业绩成果以及过程管理全方位、多维度评价指标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在制定绩效指标和考核方式时,充分考虑员工人力资本的类型以及银行对其投资的状况,有所侧重地制定考核标准,来实现激励员工岗位价值提升的考核目的。
扫码进入考试交流群、或扫码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