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农商行:建好“综合服务站” 打通“最后一公里” |
|
发布时间:2014-06-17 16:04 点击: 次 |
江苏阜宁农村商业银行在原有助农取款特约商户236户的基础上,今年来,进一步普及农村金融知识,拓宽农村支付结算渠道,打造人民币流通满意工程,优化农户与银行间信息传递,切实做好为农服务,至5月末,“综合服务站”每月台均交易笔数46笔,交易金额2.53亿元,在乡镇地区设立标准化服务站点21个,布放取款机和存取款一体机等自助设备31台,实现乡镇地区营业网点及自助服务区全覆盖,该行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综合服务站”作用巨大。
一、组织领导再升级、重强化。为切实加强对综合服务站推广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针对服务区域内农村发展特点和农民需求,持续完善具有特色的服务功能,该行成立了“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专项推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行长袁强任组长,副行长戴全新任副组长,电子银行部、行政管理部、运营管理部、科技信息部、市场营销部等部门负责人任成员,负责全行综合服务站推广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典型示范、全面推进、分步实施、全面达标、创新完善”的步骤思路,坚持以 “抓好、抓实、抓紧”为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推广方案,加强协调解决推广工作的各种问题,认真组织和督促各阶段工作任务的落实和完成。
二、便民宣传再提升、重普及。该行进一步借助金融便民服务点升级为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的契机,利用自身现有的媒体载体,开展全覆盖、高密度、多视角的升级宣传,重点突出“服务点”到“服务站”在范围、功能、作用和意义上的宣传,让广大农户认识到综合服务站给他们的生产生活将带来的更多、更新的收益,赢得更加广大的农民朋友的支持与参与,集聚社会力量,共同把综合服务站办好、办强、办长久。同时,该行借助农村现有的条件和实际,就地取材,通过农村地区的逢集日、广播站和村头横幅广告等各类宣传手段,入村、入户,零距离、面对面地宣讲该行“金融便民服务到村”业务的理念、宣传综合服务站的服务内容,要剥求特约商户、行风监督员带动周边群众,主动选择在就近综合服务站办理小额取款业务和相关金融服务。
三、硬件投入再优化、重加码。一是通过此次服务站的升级扩能,该行对选中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硬件进行优化,进一步加大A类点钞机等机具的配置和管理力度,加大小面额货币的供给,确保每一家的综合服务站在硬件上达标到位,不打“欠条”;二是在宣传载体上拓疆增量。及时补充涉及国债、征信、消保等内容的宣传单,密切关注农民对金融知识的需求层次,动态调整该行新增后所有媒体载体的服务和宣传内容。
四、培训服务再分工、重规范。一是对服务站进行业务操作、登记簿管理、风险防控以及人民币反假等方面金融知识的培训,要求管户的客户经理在回访时,对在业务办理过程中碰到的各类实际问题及时的进行指导和培训。通过培训和定期回访,确保所有服务站均能会按照既定流程进行相关业务办理并做好业务知识的宣传。二是对各基层网点电子银行业务专管员职责,进行重新明确。把综合服务站的业务开办、维护、管理、培训纳入其中。并强化落实包片的客户经理进行跟踪、指导、服务,帮助拓展各项业务。同时,该行对包片的客户经理进行“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业务方面培训,并制定考核办法,规范回访流程,要求每月对所辖范围内所有站点进行上门回访,商户在回访表上签字确认,回访表次月上交至总行电子银行部,以便总行及时了解到各站点遇到的各类问题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
五、考核机制再细化、重严格。一是形成奖励机制,激励站点负责人。该行年初建立并出台了对站点奖惩机制,对包片客户经理的考核进行绩效挂钩。在此基础上,在行长基金中再拿出专项资金加大对站点及支行的考核力度,充分调动站点和支行拓展业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组织专项检查,保证合规运行。总行每个季度组织人员对金融服务站点业务进行专项检查,抽取一些业务量大的站点进行重点检查,主要检查业务流程是否熟练、业务登记簿是否完善、安全指示牌是否上墙,是否存在欺诈农户、强制消费等违规行为。对业务量较少、无意愿办理该项业务、负责人年龄偏大的站点,该行上半年予以更换和调整9家站点。
|
|
|
|